飲料業百花齊放,碳酸飲料不再獨大
更新時間:2016-06-06 點擊次數:2557次這個夏天,你的消暑飲料有哪些?15年以前的夏天,你又在喝什么?
回顧飲料業15年發展,飲料的品類越來越多。飲料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瓶頸期。未來突圍的方向又在哪?
碳酸飲料不再獨大
曾幾何時,提到飲料,消費者首先聯想到汽水(碳酸飲料)。如今,我國飲料市場已由當年一支汽水打天下,發展為由碳酸飲料、水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功能飲料、含乳飲料等共同瓜分市場。此外,果蔬、粗糧、大豆、咖啡等飲料也尋求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專家介紹,碳酸飲料增速放緩從2000年左右就已開始,主要是消費者基于健康因素考慮。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已經通過研發零卡路里的可樂等新品來挽救業績。
而茶飲料、果汁飲料產量在近幾年卻以超出3倍的速度遞增。在茶飲料市場,經過多年的市場調整,格局已經趨于成熟,統一、康師傅、娃哈哈、三得利、雀巢等品牌基本占據了這塊市場的位置。
飲料行業健康牌頻出
“椰島、露露、六個核桃,我們現在逢年過節基本都會買,也是走親訪友的*。”對于植物蛋白飲料,張阿姨表示了解不多,但列舉起其代表產品也是如數家珍。植物蛋白飲料以其營養、健康等特點在過去幾年受到消費者青睞,尤其在春節消費旺季。
有數據顯示,我國含乳及植物蛋白飲料行業規模在過去5年年均增速28%,是飲料中增速zui快的子行業之一,預計未來3年行業仍將保持20%左右增速。乳業*伊利、蒙牛也在2014年下半年分別推出植物蛋白飲料產品,由動物蛋白延伸至植物蛋白領域。
此外,尼爾森2015年的數據顯示,相比于2014年同期,功能飲料增長了7.6%,果汁增長了4.7%。
朱丹蓬表示,消費者對于飲料的要求越來越高。食品飲料行業靠強勢的廣告轟炸來獲得消費者購買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只有生產出品質優且性價比高的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大健康飲料行業還需要進一步培育,目前處在快速成長期前期,3年內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期。綠色、原生態的食材越來越受到推崇,市場潛力巨大。蛋白飲料、果汁飲料、草本飲品都將是未來的趨勢。“沙棘汁、藍莓飲品等,憑借綠色、原生態的食材,成了新的消費趨勢。可以預測,未來誰能夠抓住健康趨勢,就有很大把握分享飲料市場。”朱丹蓬說。
瓶裝水不能再炫噱頭
數據顯示,2010~2013年,中國瓶裝水年消費量分別達到3982萬噸、4587萬噸、5519.1萬噸、6579萬噸,年均增長率約為20%。瓶裝水在中國經歷了一個快速的發展過程。而據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包裝飲用水總銷售額達到1131億元,截至2013年礦泉水行業生產企業超過1000家。
不過在瓶裝水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水企開打概念牌,讓很多消費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記者走訪京城各大商超發現,在飲用水貨架上擺放著各種品牌的產品,名稱五花八門,如礦泉水、礦物質水、小分子團水、蒸餾水、富氧水、蘇打水、純凈水、冰川水等,此外西藏、長白山等產地也被標在顯著位置。而一些概念水標稱添加了特殊物質,能夠為人體提供營養,甚至能夠治療疑難雜癥、預防癌癥。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分析稱,因為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目前品牌飲用水廠家亂打概念牌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其實,這種基于概念功效的宣傳,無論是從實驗角度還是研究角度,都被證實是不可能的。業內也早已就此達成共識——功能多屬廠家炒作,水質本身并不具備神奇功效。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鐘凱也表示,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滿足機體對水的需求。水是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搬運工,它只是一個載體,無論喝什么水都不要把它當做營養來源,也不可能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因此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水都可以安全放心地飲用。平衡膳食,保證充足的飲水,適量運動和良好生活規律,才是健康的根本。
不過,今后市場上名目繁多的飲用水將得到統一標準管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將實施,新的標簽標志則從今年1月1日起執行。消費者選擇飲用水會更簡單,這一新標準適用于直接飲用的包裝飲用水,即“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相關規定的包裝容器中,可供直接飲用的水”。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純凈水、蒸餾水、天然水、山泉水等不同水種的標準都實現了統一。
標準要求,除了天然礦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包裝飲用水只分為飲用純凈水和其他飲用水兩類。產品名稱不得標注“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學的內容。同時,為避免給消費者造成誤解,“飲用礦物質水”名稱不再允許使用。
“打擦邊球玩噱頭的水將會逐步消失,企業不是變換名稱就是自行退出市場。”阮光鋒表示,市場競爭更多的是依靠品牌、規模、渠道、品質,新國標逐漸規范,也有助于消費市場趨于理性。